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书记 陈冬红
作为一名党员只有在新形势下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才能净化心灵、升华思想,从根本上提高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党员在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面对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党员修养修什么?
简要的回答是修价值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是“道”,党员修养也好,修身也好,实际上都在修“价值观”,这里面隐含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道”有哪些含义?从我国传统文化对“道”的理解,认为它包含了多层含义。
首先,道是一个过程,这是它的第一层含义。这层含义指“道”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一种概括,也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党员修身实际上修的就是在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最根本的东西。“道”的过程性就是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转化的,这个转化过程循环往复,万物又复归于道,由近及远,再由远回归到近,回归到道的过程。道的过程性用混沌的理论说明各种关系的构成,所以,道也是一种关系。
道的另一层含义,即指道是一种本原。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是来自于道,体现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老子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指的就是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作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既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道又是一个物质性的东西,是客观的、物质的,同时,又是有层次之分的。
道的第三层含义:道是规律,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目标。老子讲“道者,万物之奥”,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于一切事物当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而起源,又回归于道,所以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我们党员的修身,这个抽象性的概念,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实际上它却存在于每个人的言行过程当中,表现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无形的,是看不见的,摸之不到的,可我们的一切言行又都受到它的支配。道的规律性也是不可抗拒、不能违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违背了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后果是极其可悲的。
道是法则,这是它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要求要坚持遵循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来做事,道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上士曰道,勤而行之”,修养达到较高层次的人都能坚持道的原则,而且能够做到身体力行,达到慎独的境界,并使之内化为血液,渗透在骨子里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否按“道”的原则去办事,结果是不一样的。按“道”的法则去做,“道”就会成全你。“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天之道,利而不害。我们谈到共产党员自身的修养,从道的层面去理解,就是要遵道行事,“道”是管总的。
我们共产党人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样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进行长期的自我修养,它决定和孕育着一名合格党员的未来的行为和操守。从更深层次讲,共产党员自身的修养要符合道,这个“道”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从思想深处符合我党对世界事物认识的这样一个大“道”。
党员如何提升自身的修养?
习近平同志指出,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修养和修身作为终身必修课,坚持严字当头,自觉修心,坚持修为,不断提高觉悟、品格、认知、境界,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
党员修养关键是修心。修心要从增强党性修养做起。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身努力的,要补精神之“钙”,系统深入的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的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回答好“入党为什么、干什么”,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增强政治定力和见微知著的能力。严守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规矩,听党召唤、为党尽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讲:要正其心,走正道,这样的修身才不会南辕北辙;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最后修成正果;要去实践,不尚空谈,这样才能修出知行合一。
党员修心应从修志、修行、修德三个方面的要求做起,不断使自己的心灵思想进入新高度、新境界。
修心要修志。志当存高远,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心智。要有远大理想,努力共同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围绕这样的理想、这样的梦想,把这样的梦想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去坚持。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的自信和制度的自信,没有远大志向,修不出良好的品质。
修心要修行。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如何去做?能不能使自己的行动化为我们的每一项执行措施?那就要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领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实践,付诸行动。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行动最有说服力。他在谈到干部培养时明确指出,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炼,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党员在行动中修身,在修身时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道”的力量,这是修身必修心的心之所在。
修心要修德。做人做事德为先,只留清白在人间,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党员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位之不崇。党员干部修身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崇德、修德。要以砥砺道德为本,党员干部的道德问题绝非小事,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繁纷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重要的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做一个道德高尚、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员修养应努力达到什么境界?
党员修养至少应努力达到“静、净、敬、尽、进”五种境界。
第一种是“静”的境界。什么是静?就是心无旁骛,专心对待学习、工作、生活,每临大事有静气、有定力,有静心自省的淡泊,在欲望与诱惑面前做到心无旁鹜,在荣誉与屈辱面前镇定自若,面对各种诱惑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是修养的最有效途径,不受到外界任何干扰,深研细读,做到有所思、有所获、有所成,以“静”明是非,看清事物本真,做到正确判断,不被无关紧要的事物所羁绊,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才能真正达到“静”的境界。
第二种是“净”的境界。干净的净。“净”就是为政做人干净廉洁。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到个人干净,这是做事的底线红线,做到干净做事,清白为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反腐高压下,不少受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高级干部接连落马,就是因为触碰和逾越了个人干净这条底线、红线和政治生命线。要守住心灵的净土,不奢侈、不贪污、不受贿、不腐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自身清正廉洁,管好亲属、管好身边人,敢于亮剑,善于制止纠正不良倾向,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忠实卫士和捍卫者。要坚持讲党性、讲原则,正派做人、干净干事,努力带出好队伍、好风气。
第三种是“敬”的境界。哪个敬?敬畏的敬,敬意的敬,敬业的敬。我们党建党94周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充分证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创业要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苦干实干,以实干出成绩、以苦干巧干出成果,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这个“敬”就是心存敬意、忠诚敬业,做到专心致志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于在发展大潮中发现机遇,在工作大局中把握火候,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业绩。着眼于“干”字,着力于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沉下心来想问题,扑下身子抓落实,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才能真正达到一种“敬”的境界。
还有一种是“尽”的境界。这个尽是尽心竭力的尽。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尽心竭力履职为民。尽,就是尽心尽责,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以“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情怀,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体察群众疾苦,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达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境界。
第五种境界是“进”的境界。哪个进呢?是前进的进,进取的进,进步的进。《荀子·劝学》当中讲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诫我们干事创业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进,就是进取,努力向前,立志有为。党员干部要树立进取意识,要顶得住压力、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在学习进步和经验积累基础上,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贡献力量。